“百官觐见,入!”
大奉帝都锦龙殿外,内务府总管林知苦高声朗道,而后早已等候在鲤跃门之外的文武百官,自分为两队,一左一右,有序的走向殿内。
左边为首的是丞相赵门第,出身于寒门之中,当年在考取功名时,因其家族不在品籍内,无法参考,后被先帝选中后,赐其天子门生,这才得以入仕。
赵门第身后的两人,一位是中书令魏颜,一位是已经高迁左徒的张子衡,再到此三人身后的便是六部尚书及大小文官。
右边一队中,走在最前方的是镇国公卢正锋,作为在九鼎之战中大放光彩的名将,除去已经封藩的宁莫二人外,当属他在大奉军中的威信为最。
紧随卢正锋身后的是大将军卢修广,作为镇国公的长子,十二岁便随父征战沙场的他,如今已是战功赫赫,深受当今皇帝陛下的喜爱,在朝野内外有很高的呼声,有望继任其父李曦在军中的地位。
大奉自建国以来,早朝之制在古往今来堪称一绝,除了藩王公侯外,入朝官只设一百零八名,而其中又分天地二字。
设天官三十六名,他们无一不是位高权重的重臣,谈笑间便可决定天下走势,再有地官七十二名,无论大小事物,都由他们上传下达,具体实施。
所以,虽说是百官朝见,可真正能入殿的只有三十六名天官,其余的七十二名地官只能站在殿外。
三十六名天官入殿后,各自站到自己那似乎很熟悉的位置上,禁言接圣。
为何会说是似乎很熟悉呢?站在这里人,没有谁敢说自己可以在这个位置上,一直站下去。今天是别人的位置,明天就有可能是你的了,相反亦是如此。
站在朝堂上为官,和做地方上的父母官是不同的,一个是伴君伴虎,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,一个是做土皇帝,逍遥自在大快活。
所以在大奉官场中,一直流传着一个规矩,但凡地方官想要入朝为官的,必先给朝官们,挨家挨户的送银子,让大家一同分一分他这么多年在地方上刮得油水。
曾经也有人因为吝啬这些钱,结果刚入朝没多久,便被众人联手将他查办了,对此大奉皇帝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,被列为帝王之术,也是天家的驭下之术,只有让官吃饱了,才能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。
此事大内总管陈生出现在龙椅右边,高声道:“恭迎圣驾,跪安!”
“吾皇,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殿内殿外,百官齐跪接驾,而大奉皇帝李太玄,今日出来的要比往日慢上了一刻钟,步伐也比平时稍慢了几分,像是有什么伤心事一般。
坐上龙椅后,原本精神有些不振的李太玄,似乎一下就恢复了往日的威严,可还是让殿内群臣生出一种殿下真的老了的想法。
“平身,众爱卿可有事启奏”
百官起身后,纷纷站在原地不语,昨日之事,殿内的天官都在不同的时段接到了消息,可这件事由他们来说,不可。
一来,他们打探皇家消息是大逆不道之罪,虽说皇帝陛下心知肚明,可这件事始终是会触怒龙颜的。
二是,此次事件来得太快,其中牵扯实在是太广了,南北两位,任其一都没人原意招惹,更别说这次是两位一起了,典型的吃力不讨好。
所以,一时间大殿内外鸦雀无声,就在李太玄打算让陈生宣退时,陈生先一步站出,跪地道:“启奏陛下,御史伍秀纯有事请奏”
大奉早制中明令,地官有事启奏,需高举手中笏板,再由内务总管太监请示天子,天子准予后,方可到殿门外禀报。
做为御史的伍秀春这些年一直在做些出力不讨好的事,他这个位置每天除了弹劾别人,就是在去弹劾的路上,所以很少有人与他为伍,也导致了在这个御史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多年。
昨夜听闻太子被杀后,先是内心一惊,紧接着他的脑中闪过一道灵光,他知道明日大殿上,无人敢提及此事,怕惹祸上身。
可他不怕,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个天赐良机,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幕。
“准奏”
只见伍秀春从人群中走出,径直走到殿门外,跪地言道。
“臣,伍秀春,昨夜听闻太子仙逝,闻后悲愤难眠,故今日弹劾南荒世子莫无心,望陛下治其大逆不道之罪,斩其头颅以祭太子在天之灵!”
御史伍秀春话音刚落,顿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,整个朝堂外的地官一片哗然,除去几位早知此事的人外,其余人皆是吃惊脸。
殿内的三十六天官,听闻此事后,皆是低头不语,既无人接话,也无人揭过。
伍秀春这才明白过来,自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。从殿内殿外大小官员的神色中可以看出,很多人是不知情的,那很明显这个消息是有人故意给自己的,那会是谁呢?
一时间疑惑涌上心头的伍秀春鬼使神差的抬头,刚好看到大奉皇帝脸上阴晴不定的神色,这一刻他知道是谁告诉他这个消息的了,而自己这次赌对了。
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虽然日后的仕途大路变宽了,可眼前这道坎还摆在他的眼前,没有任何的回应,自己该怎么过了?
就在他忧烦眼前的难题时,不知是谁踹了他一脚,整人向旁边倒去。等他回头看清来人的时候,不禁楞了一下,一位杵拐的白胡子老人,站在他刚才的位置,随意的瞟了他一眼。
“启奏完了还赖在这里作甚?莫不是想进去站站?”
“见过国师,小的不敢,这就下去。”
伍秀春满脸感激的看了老人一眼,这才赶紧跑回自己的位置,至于老人踹那一脚,让伍秀春心中美滋滋的,这一脚不止是为自己解了围,也意味这自己的仕途更加坦荡了。
踹了伍秀春一脚的老人名为彭书茂,是个教书先生,并不是大奉在职的官员,按例是没有资格到这里的,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,那就是先帝与当今圣上的老师。所以,那怕是他并无任何官职在身,可谁又敢拿他走上大殿这件是说什么?
在伍秀春看来,老人踹自己的这一脚,如同是在告诉他人,自己做得的这件事得到了他老人家的认可,这可如同一块敲门砖啊!你瞧瞧周围那些的眼中,谁不嫉妒,谁不羡慕?想到这里,伍秀春那微弯的背脊梁似乎一下子就挺直了过来。
“老师”
大奉皇帝见彭书茂走来后,当即起身施了个弟子礼,而殿中的三十六人在大奉皇帝施礼之后,又对着老人施了弟子礼。
满殿之内的三十六位天官,或多或少的都与受过老人的指点,有的甚至师出老人门下或其弟子门下,大奉先生彭书茂,桃李满天下。
“陛下,老臣今日清晨听闻太子离世后,当即便向殿中赶来,只是来的时候,遇见了几个故人,估计这会儿快到,原本有些要说的话,就等他们到了之后再说吧。”
“不知先是所说的。。。”
大奉皇帝话音未落,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跑到殿外,跪地请示,神色间满是焦急。而被打断话语的大奉皇帝一言不发的望着这个小太监,内务总管陈生见状后,大喝道。
“大胆,竟如此不知礼数,急急躁躁的成何体统,下去自己领罚。”
“禀圣上,南荒王莫道、漠北王宁自成,以到皇宫之外求见!”
小太监顾不得解释,一鼓作气的说出口中这番话,立刻让朝堂上的众人倒吸一口凉气,就连大奉皇帝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,再看看御史伍秀春,此刻面色铁青,如同将死之人一般。
谁能想到,昨日才发生的事,今日二王便已经赶到帝都,中途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不说,此刻都到了大门之外,他们这些人才知晓。
“宣他们进殿吧。”
无奈之下大奉皇帝只能先让他们上殿了,毕竟这两人都已经到了,总不能晾着他们吧?再说了难不成朕还怕了他们不是?这个理始终是还在自己手中的。
片刻之后,两个中年人走进殿中,虽说身着便服,可在场之人不敢有丝毫的异议,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。
原本在背后如何如何议论二王的他们,始终只是在背后,面对脚下尸骨如山的煞神,终究没有敢多言的勇气,见此状况后,彭书茂不禁轻轻摇头叹了口气,终究是太平盛世了,读书人该有的风骨,快走光咯。
进殿之后,二人只是对着大奉皇帝抱拳问候,并非跪地问安,但这一幕在百官心中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。
大奉一统天下之后,先帝曾赦封有功之人,而其中又三人被特赦为见君不跪,平日里连一人都难得一见的三人,今日极为罕见的同站在殿上。
南荒猛虎,漠北雄鹰,遇龙不俱,身压百官。